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戴希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戴希斌画展专家研讨会录音文字(三)

2013-11-18 10:01:1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夏硕琦(中国美协《美术》杂志资深编审):
  看戴先生的画,很大气,很有气势,很有真情实感,很动情,给人一种感染力。我觉得现在咱们国家,整个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振兴,国学热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种文化氛围。在中国画创作方面,对这种回归也出现了不同的方式和回应流派。最近也有不少的座谈会和画展。有一种就非常明确的把自己的展出就命名为笔墨展。在回归传统的时候,把笔墨提高到了第一位的位置。甚至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画面的表现上和情趣格调上,完全跟古人亦步亦趋。就觉得我们又回到离我们很远的那样一个时代的情景中。我觉得戴先生的画不同。他确实是很重视传统,从他的笔墨的处理,绘画气象的追求,情调等都可以看出他很重视传统和对传统的继承,但是又非常重视生活。他这种学院派的教育,给了他一种本领,就是他能够去观察、体验、表现他的亲历性的一种感受。所以他的画有一种亲历感,有一种即时性。比如说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画画黄山、泰山,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画家画的美国的山水,也一个模样,没有多大的区别。我觉得戴先生的画,尽管并不完美,但他有一种追求。他的山水是带有个性化的。你看他画华山,华山的那样一种特殊的感受,它的山石的结构,石头的纹理,松树的体态。而画黄土高原,则是另一种笔法,另一种表现。画农村的民居,用的是那样动情、质朴的笔触。画欧洲的建筑,是另一种感觉。所以他带有亲历性,即时性,也就是审美的即兴性,审美感受,特定性的一种表达。所以我感觉看他的山水画,看他的作品,是动情的,是容情的,是有情感投入的。不像有些程式性的,感觉好象一张一张的生产出来了。但是内心的波动,情感的波澜是否麻木?看不出来。我觉得这在艺术上,是一个根本性的缺失。我觉得戴先生这一点(非常好),他把学院的教育、传统、文化、生活,把他们在浓情中,在创作的激情这个熔炉中,把他们融化成一件作品,这是他心灵的产物。所以,我也跟着他动情了。尽管他有些作品我还认为存在着不足。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方面。再一个,这个和前面讲的是关联的。我看他用笔,很自由,追求奔放。例如破笔,散笔,纵横涂抹。在风格上来讲属于疏野的一种风格。野,属于精神的解放,是一种状态。所以有句话是“野者世之美也”,是一种性格方面美的一种表露。当然这里他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些地方还觉得需要提炼,需要纯化,有些地方觉得有噪音,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我想提点建议,其实也是我思考问题的一点感想。比如说从他画“虎跳峡”这个地方。这幅山水刚才有同志提出批评,从这个构图来讲,我觉得在成功的方面来说体现出画家真是深入的体验了一番,因为前不久我去了那一带,那水的画法,是自己的。跟马远的水法不同,跟其他几家也有所区别,他讲究的是一种构图的气势。山石的方法,似乎受到一些构成的做法的影响,用直线,方硬的结构。其实这里我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存在,一幅画里如果处处都奇,那也就不奇了。力也是一样。比如古人对书圣王羲之的评价,说他可以“力驱万幅,韵高千古”那么我觉得,戴先生的笔墨苍朗雄直,很有气概,但是在韵这方面,我觉得是需要强化和注意的方面。再一方面,刚才实际上也有朋友涉及到这方面。说我们实际上对中国古代艺术评价的标准是笔墨。我想就中国古代的文论,乐论,诗论有这么一段话,在清代刘锡载的《诗概》里的一句话,他说对杜甫的评价,有两个字就够了,“有”和“无”。这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杜甫。那么怎么概括呢?什么是“有”?他说,杜甫的诗,满是性情气骨,就是情感,气派,骨力。“无”什么?没有的是语言文字。感觉不到语言文字。所以他把性情气骨提高到第一位,而把语言文字视为为表达感情所使用的。我想假如把他调个顺序,那么杜甫的语言是多么的凝练啊。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随便讲他一句诗都是非常讲究气象的。“落日照大齐,马鸣风萧萧”一种悲壮的气象就出来了。你感觉到那是一种气象扑面而来,震撼心灵。当然这是由他经过锤炼的诗句来创造出的。所以,高明的技巧是不见技巧的技巧。而笔墨就是一种语言。这个我们可以从老根上来剖一剖。从意境上来讲,“立象,以尽意”。以言来立象。艺术形象的创造在语言文学里,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意象的。在绘画里,就是用笔墨来创造这个意象的。但是创造意象的目的是要表现意。所以才有“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我觉得,在特别强调我们中华文化精神的振兴和高扬的时候,要更全面一些,更宏观一些,那也就是从我们原创性的文化以及他的文化精神,这些方面来入手。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早成偏颇。那么这一点,也正是我要谏言戴先生的。笔墨的气概、使用、调遣,最后还是要含蓄在整个的你所创造的艺术意象、艺术氛围、艺术意境,艺术境界里面去。这样,在艺术上才能更推进一步。我所欣赏的,也是戴先生我感觉在画中所追求的,质如铜墙铁壁,气如天风海浪。谢谢。


夏硕琦

  梁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我对戴希斌的画了解的比较少,有点孤陋寡闻了,很抱歉。但这个画展在北京开幕我表示衷心地祝贺,希望他的画展圆满成功。戴希斌先生从他的作品看,他是一个修养涵养非常全面的画家。是一个对生活非常热爱的画家。对艺术追求也非常执着,艺术态度非常严肃的画家。这点从画展里就有非常直观的印象。他的作品有一些是宏幅巨制,也有一些是小的作品,也就是说他能放能收,能够画很大的画,也能够画很小很精致的画。而且他的笔墨有一些是非常偏向传统的,有一些是比较偏向现代水墨的,还有一些是把民间的装饰手法结合在里面。而他这几个类型区分也比较明显。我想他这个作品,无论他用了什么手法,或者画幅大也好,小也好,里面的画面表现得都比较动人,情感艺术都比较真实。所以大家都能接受,不觉得是一个画家画了几种不同风格的画就觉得距离拉得很开,我们看觉得很自然。实际上就是他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非常朴实可信,所以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在里面,我觉得这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戴先生是从西安过来的,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也是中国画大省,长安画派在中国画坛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觉得戴先生的作品能把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种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给传承下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做法。在戴希斌先生的作品里面我觉得还有一些可能引起画坛进一步思考的一些东西。比如今天的研讨会,这些理论界的高手前辈们来了都不少,非常难得。可见对戴先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视的。我想我也谈一些可能有些超越戴先生作品的问题。比如像他画了很多西方题材的外国题材的写生画,用了一些水墨的技法,也用了一些民间的技法,也非常尊崇传统,刚才很多先生都讲到了。那么我们可能很容易就想到中画与西画,东方与西方的一些已经是我们探讨了可能不止一百年的话题上来。里面就有一些可能我们现在还要继续去探讨的一些话题在里面。我想起了我在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用了一句话,***有一本书叫《风从哪里来》理有一句话非常有意思:“谁是西方呢?跟谁接轨?”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得理论界去思考。理论界前段时间也开了一个会,谈中国画的现代性问题。现在我们觉得中国画的现代性问题好像是个很缺失的东西,所以要来谈现代性。我觉得这个不错,确实可能我们谈现代性也有好处。但是,中国画,况且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化,有现代性就足够了吗?况且有些东西是否可以用现代性来概括?比如我们的唐诗,我们的宋画,元曲,还有我们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有没有现代性?我们需不需要这些东西?它现在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叫不叫现代性。如果我们有了现代性而没有这些东西,成不成。我觉得这个可能都是值得理论界进一步思考的话题。那么这个在戴先生的作品里面好象有点距离。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距离,不是说是不关紧要的东西。它可以触发我们比如说对中画与西画,如何引用现代的一些东西,西方的一些东西来推进中国画,那么里面可能是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戴先生对待生活非常严肃对待艺术非常严谨这样一个态度,他用了各种方法去探讨自己的艺术,去追求自己作品的艺术特色,我觉得他做得是很好的。他这种做法不拘一格,向传统,向生活,向民间,甚至向西方,向水墨等各个领域,他把能用的东西都接收过来了,我们可以给他解读为某种现代性,也可以解读为其他一些东西,所以我想他的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些更深的思索,我们对待艺术该怎么去追求,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艺术?这样的话,我想戴先生的作品来北京展览如果能引起我们更深一步的思考,那么我想他的这个进京展达到了可能比原来更好的一个效果。谢谢。


梁江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戴希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