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戴希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戴希斌画展专家研讨会录音文字(四)

2013-11-18 10:04:1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面几位已经说了很多了。很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个关于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变革的文章,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山水画的。我当时对那篇文章心里是没有底的,忐忑不安的。在前不久有一次偶然我上网搜索了一下,那篇文章反而可能还成了我的文章里面在网上被转载的次数最多的一篇文章。我想说,我那篇文章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角度去简单的梳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变革的路径,就是从一个山水画家的人,面对着他所生活的时代,生活环境的山水,真实的真山真水如何在他一个艺术家的内心里面和他的创作是如何对应的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刚才前面很多先生也都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艺术家要表现他所生活时代的山水这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艺术家的自由的选择。因为作为任务来说,可能作为五、六十年代的有一些很知名的艺术家所提倡的写生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当然这些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也并非如此不可。所以他是有一种艺术家内心的一种自愿的选择。实际上我当时在文章里没有侧重于他的技巧和传承来谈这个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的那种精神对应的关系,那并不是我的发明,因为中国古人乐山乐水的这样一个命题早已谈到这一点了。但我今天看了戴先生的作品,我想说的就是为什么戴先生的这一批欧洲的写生作品会更多的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鸣?他的意义或者说在艺术史上的意义,或者对一个艺术家本人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前面的先生说过的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是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贾克梅第提出的一个问题,也都注意过贾克梅第的油画写生《洛德》的整个的过程,贾克梅第把对他对象洛德的这个写生过程当作是对存在的一种把握。他的整个的写生的过程是一个捕捉真实的过程。所以我想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戴希斌老师的作品的话,恐怕我个人会把戴先生的这些在欧洲的写生的每张作品的写生过程当作一个整体的精神活动来看。而不是仅仅是单张的独立作品的评述和理解。我想凡是去过欧洲的,尤其是短期的去国外旅行的同行,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就是当你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原来那种很深的本地的文化感和处在异国环境里的文化感的那种对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那种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他可能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除了前面的这些先生提到的这些作品以外,我本人还注意到戴先生作的一幅关于米勒的作品,关于莫奈的那张作品。因为我想我也不是个职业的批评家,所以我也很难揣摩戴先生的作品,但我更愿意把他的所有的作品如《科隆教堂》,包括他在巴黎画的一些东西等等整体的来看,我觉得可以感受到戴先生发自内心的从一个有中国文化素养的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家来捕捉西方文化西方山水所在他心里引起感应的这样一个过程。因为长安画派的写生不管是石鲁也好,不管是赵望云也好,都已经是做了很多的非常深和广的一些探索。另外前面一些先生也谈到了像中国画坛的很多前辈,包括李可染先生等也都做了很多的探索。我是建议我们今天是否有必要将这样的对西方文化景观的写生,这个写生已经要加引号了,已经和原来意义上的写生有不一样的含义了,已经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这么一种含义来看待。我自己更愿意是把他往更多的更深的去思考。反过来我也建议戴先生本人,既然写生已经成为独立的东西了,可能对于一个艺术家本人更多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探索,更多的思想性的探索,在这个基础上融会到笔墨和对造型的把握里面,可能是非常需要的。谢谢。
  主持人:刚才一直是理论家在把握话语权,出席我们这次会议的还有在新时期以来对中国画发展做出探索和贡献的画家,现在话筒转到他们手上,先请李宝林先生发言。
  李宝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河山画会会长):
  我跟戴先生不是很熟,昨天有事我到院里来,有人说这有个展览我看了一下,我看了几张画就把我吸引住了,因为几张画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悟性和境界,之后我很有兴趣地把整个画展看完了,戴先生后来也陪我一起看了一下,我们在看画的过程中对对方的成绩和不足我们都作了非常真诚的交流,所以今天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有些意见我已经跟戴先生说过了。我很感动的就是戴先生很勤奋,到欧洲去了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画了大量的画,每张画都记录了他到这个国家的感受和体会,画画得非常好,我看了这画以后我感觉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他画得比较粗放,这个是大写意大笔头,这个画能够画得比较文气,比较符合中国画内涵,这是很不容易的。有的画家的画一粗就野,一放就缺乏文气,这是目前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缺点,但是我看了戴先生的画以后,感觉他很有修养很文气,他的画的线条仔细看都很耐看,他画的线条很拙也很毛,也很厚这个是不容易的。还有一个就是,我看了他的画以后我问他你是不是过去学过西画,他说是的,他对西画有一些研究和修养,我从他的画里看出,他的画那种感觉非常好,感觉就是对那个地方的独特感受,一个艺术家对景物的理解,我感觉这点非常好。他的这种感觉和中国画的气韵比较容易沟通,由于戴先生的感觉比较好都能够在画里面把真情实感画出来,作为一个国画家来讲不容易。纯学国画的人有一种习气他对城市画的理解表现容易使画存在概念,有些公式化。这个我觉得戴先生处理得很好。戴先生到每个地方他都能把那个地方的异国情调表现出来,我觉得情调可以跟意境沟通起来,所以他这方面也结合得比较好,所他的画有情调有意境。还有就是对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方法也在不断思考,努力探索。因为中国画和中国画家的观察方法和西方是不同的,另外表现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以大观小法,这种方法就有它对对象的独特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很多画国画的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很多画家从画中都可以看到写生的影子就是焦点透视的影子,这个在很多国画家看了都很不舒服,感觉它对中国画的理解研究还不透彻,李可染先生在早期的写生中还有这种焦点透视的影子,但是后来很快他就把这个问题纠正了,能够用传统的以大观小法这种方式来观察生活,这在后来他的画里我们都能看到。我看戴先生很多作品中还有这种焦点透视的影子,这点我已经跟他做了探讨,但是后来的很多话他已经在这个问题上逐渐纠正,但是真正理解以大观小法这又不是简单写生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有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过去我们说中国画是三点透视也好或是别的透视,他是由于观察方法不同,我们看一个风景不是固定的坐在一个角落,而是上下左右看,把这个景要理解,理解以后再画,所以我们画的是胸中的大山。这些问题我感觉戴先生在他的画里做得很好。还有就是块面,西方讲究点线面,讲究肌理,中国讲究皴擦点染,在这个问题上结合我觉得戴先生也做得很好,从很多画上都能看到他在画面处理都融为一体看起来很自然很舒服。我看了戴先生的画有很多思考,中国画家目前在中国画问题上想得比较深入,那就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理解和研究要不断的深入。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搞透了之后,怎么画都不会出错。反之在研究创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李可染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是更好的体现了中国画的传统理念,我最近在研究“四王”我感觉在生活上近亲结婚不好,在艺术上也是这样,“四王”发展到近代以后,“四王”的艺术已经逐渐的走向衰落,他的原因就是这种近亲繁殖、近亲思考,他把对中国画的审美问题就极端化了,他把中国画就理解为笔墨技法,当然“四王”在艺术上也有追求,但总的来说放到历史高度上来看,他就儒家那种传统理念像中正平和,清正雅正,他把这种艺术理念极端化了不敢越雷池一步。我通过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理解,我还是感觉中国画回归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这要抓住一个观念就是对中国画文化内涵文化理念文化精神都要理解。我感觉对笔墨是一个关键问题,你如果笔墨不过关,不讲究,那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就会有很大问题。所以我感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画文化精神文化内涵不断深入研究,这是关键。


李宝林

1 2 3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戴希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